【專訪】自由路上你和我-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林芳如理事長






【臺中專訪/Orla】當我們是一隻魚的時候,我們會意識到水嗎?當我們浸泡在自由的氛圍裡,我們會意識到自由嗎?

我們臺灣這個國家,與周邊的大國相較之下,面積不大、人口不多、地小人少,但我們屢創奇蹟。人均GDP(Gross Domestic Product,國內生產毛額)擠進已開發國家、先進半導體廠擁有 80 %市佔率、新聞自由度亞洲最佳、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,這樣的成績單並非一蹴可幾,而且也不是一個人獨力達成的,而是全國 2300 萬人共同努力的成就。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坎坷的,臺灣也不例外。回首臺灣近年的歷史,我們發現「自由」竟是國家最珍貴的資產,而我們怎麼對待這份資產呢?本集節目專訪到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的理事長林芳如。

▌從無意識到有意識,成為社會運動者的林芳如
林芳如第一次參與街頭遊行,是在大學的時候。林芳如是東海大學外文系的學生,雙主修社會學。有一次有一個樂生療養院的保存計畫,林芳如和朋友,以及其他大學的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,希望可以保留那個新莊的樂生療養院。2007 年緬甸的「番紅花革命」讓林芳如再次走上街頭。林芳如有一位朋友是緬甸的僑生,當時緬甸的軍政府用機關槍掃射僧侶跟民眾,引起全世界的聲援;林芳如跟著她的夥伴們一起,走在臺北的路上聲援緬甸「番紅花革命」的僧侶和民眾。

▌社會運動者在做什麼?是在抗議嗎?
林芳如説社會運動者其中一個工作是開記者會抗議,這也是大家的既定印象。但隨著時代的演變,過去可能是因為政府一意孤行、不聽民意,所以必須用這種比較激烈的方式在倡議。而現在的社會運動者,他可以透過辦活動、辦講座,用各種方式去做社會溝通。

▌看看別人的國家,想想自己的國家。
林芳如透過朋友,認識了緬甸;她替緬甸發聲爭取民主自由,同時反思臺灣的民主自由。她意識到民主自由之珍貴,珍貴到其他國家的人想要來我們國家住,甚至想要一直留在這裡。林芳如與朋友對話,朋友自稱僑生。林芳如問:「你是僑生喔,那你是緬甸人嗎?」朋友說:「我不是緬甸人,我是華僑。」林芳如問:「喔,那你拿什麼護照?」他說:「我拿緬甸護照。」

林芳如很好奇華僑到底是什麼類別、什麼人?林芳如這位緬甸朋友,他愛他自己的國家緬甸,但是他不認為自己是緬甸人,因為緬甸這個國家,華人在那邊是少數民族,而當時軍政府大部分都是緬族,較有權勢的,某程度像是壓迫者,所以他不認為自己是緬族、緬甸人。以前臺灣戒嚴的時候,其實我們並沒有言論自由,特別是在那個有政治犯的情境。林芳如認識緬甸之後,去了解國外的狀況,然後再回頭反思自己國家的狀況。

▌鄭南榕:好國好民
鄭南榕先生為了倡議 100 %的言論自由,在 1989 年 4 月 7 日自焚,現在 4 月 7 日也是我們國家的言論自由紀念日。鄭南榕先生創辦黨外雜誌《自由時代》,他在 1987 年入獄的時候,講過一句話:「我們是小國小民,但我們也是好國好民。

▌林芳如 in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 
2014 年太陽花運動之後,林芳如有一群臺中的夥伴受到鄭南榕先生的理念感動,大家想要回到社區做深化民主的公民運動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的創辦人楊宗澧先生,當時就回到臺中,與林芳如和幾個朋友在 2016 年一起發起了好民文化行動協會。

▌好民是什麼意思呢?
一個人身為人,在一個民主社會裡面,他有基本的人權。但是他如何成為一個公民呢?林芳如認為,要成為一個公民,是你要知道,你自己有什麼權利、義務。比如說你可能會參與公共事務,或者是關心公共事務,或者是會去投票,這些是公民的義務。不會判國,也是公民的義務;你不能夠只享有國家給予的福利跟保障,卻背叛國家。

林芳如說,我們應該要在臺中把公民運動做起來,讓大家從一個好人變成好市民,然後好公民。透過一起參與公共行動,然後建立一個好民文化。「自由路上藝術節」,是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的招牌活動。但是大家不要以為是在馬路的路上;這是個象徵的意義,是走在自由之道、自由大道,邁向自由、邁向建國。

▌食物與自由的連結: 228 飯糰、 407 利口樂喉糖
我們在一些特別的日子,會吃某些特別的食物,作為儀式感以茲紀念。228是屬於臺灣的國殤,這一天我們要吃什麼呢?到底 228 發生什麼事情? 228 是一天而已嗎?事實上, 228 的歷史導火線是發生在 1947 年 2 月 27 日,這些傷害的開端,可能很多人民都還搞不清楚。 228 在臺北發生軍警射殺平民的事件,消息傳到臺中之後,大家都很恐慌。臺中有一些民眾組成民兵,決定要來保護這個城市,是城市自衛隊的概念。當時臺中市民自發提供後援補給,讓民兵專心自主訓練。其中伙食補給的部分就有飯糰。

臺中的民兵後來成了為人所知的二七部隊。當時,二七部隊跟國民政府國軍部隊在臺中打了一場很激烈的戰爭,然後讓臺中守下來了。在 228 的時候,我們可以吃飯糰來紀念這個事件。 4 月 7 日是言論自由日,是紀念鄭南榕先生的日子。大家可能都不知道,鄭南榕先生他以前曾經進口利口樂喉糖。透過食物這個記憶點,讓我們在特殊的日子,能夠有一個儀式感來紀念這些歷史,邁往新的自由日。

▌自由路上藝術節
歷史必須不斷被談論,才會持續被記憶。 2019 年,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在臺中舉辦自由路上藝術節,紀念鄭南榕先生為了臺灣獨立與 100 %言論自由殉道。每年從 2 月 28 日(二二八和平紀念日)到 4 月 7 號(言論自由紀念日)這一段期間會舉辦大概10幾場藝術、文化的活動,有講座、電影放映、展覽,以及最重要、最壓軸的音樂會。透過這些活動,我們來談,臺灣過去的歷史,以及思考,未來的民主要怎麼樣去守衛。透過深化民主的文化行動,邀請民眾認識臺灣人在威權統治下奮力追求自由與民主的歷史,以下為今年自由路上藝術節相關活動。

➤ 李文政 ╳ 黃國才:藝術建國
時間: 2023 年 3 月 18 日(六)14:00-16:00
地點:好民文化行動協會(臺中市西區民權路 53 巷 10 號)
「藝術歸藝術,政治歸政治」?那你可就大錯特錯!藝術不僅脫離不了政治,更有人用藝術宣傳政治企圖,甚至用藝術表達獨立術建國的理想!本次對談邀請到臺灣與香港兩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,拚場藝術總監李文政以及香港流亡藝術家黃國才。兩人不只分享自己的藝術創作,也將討論自身如何開始關心社會議題、並將議題融入到藝術創作之中(或者根本以議題而生的藝術),透過藝術行動化作社會政治的參與。

➤ 兔嘲男孩Jojo Rabbit/電影暨映後座談
與談:吳志寧 創作歌手
與談:林芳如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長
主持:鍾瀚樞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
時間: 2023 年 3 月 19 日(日)14:00-16:30
地點:日日新影城
《兔嘲男孩》故事背景發生在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,以十歲德國男孩 JOJO 的視角出發。 JOJO 有一位想像的好朋友「阿道夫▪希特勒」,給予他各式各樣的建議,幫助他融入團體,得到讚賞。經過幾次挫折後,漸漸發現他身處的世界,與好朋友描述的有差異,內心開始產生衝突。應該相信好友的說詞,還是自己所感受到真實世界中的被理解?

《兔嘲男孩》以詼諧的手法呈現許多威權時代的作為,如對希特勒的領袖崇拜、蓋世太保進入家中搜查、對特定種族貼上仇恨標籤等等。對照臺灣過去威權時期的生活,有相似之處。看似荒謬的情節,皆曾經發生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。相互對照之下,更值得我們深思這些行為是否合理。

片中 JOJO 許多親近、信任的人,都因納粹的威權統治,命運出現劇變的轉折,帶給他巨大的震撼。不論是在德國或是臺灣的歷史中,都有數以千則獨裁政權之下的悲劇發生。記住歷史的傷痛而避免重蹈覆轍是必要的,如同片中演員表示,「這是一則已經被反覆訴說,卻不厭其煩地敘述的故事。」本次電影座談更邀請兩位投身、關注公共社會議題的家長與談,讓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如何對孩子述說這些歷史悲劇、人文社會價值。

➤  對,這個是,那個也是-記憶裡的不當黨產
講者:王惟聖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副研究員
講者:廖健凱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副研究員
主持:黃意淳 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理事
時間: 2023 年 3 月 25 日(六)19:20-21:20
地點:回甘書店 臺中市南屯區干城街 136 號
「除了清算不當黨產收歸國有外,轉型正義更重要的是還原不當黨產取得的歷史,才能讓國家記取教訓。」黨產會副研究員王惟聖,在獨立媒體「沃草」的訪談中強調道。2016年,政府為促進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之轉型正義工程,依《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》成立了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。黨產會設置調查一組、調查二組及行政組,主要業務為掌理戒嚴時期中華民國政黨財產之調查、返回、追徵、權利回復等事項。

去年,好民曾邀請黨產會的四位研究員與大家分享「黨產與你我的日常生活」,除了介紹不當黨產的分類之外,也以臺中春田館與千代乃家兩間旅社為例,說明國民黨如何巧立名目,無償將土地與建物占為己有。今年的自由路上藝術節系列講座,好民再次邀請到了王惟聖以及廖健凱兩位副研究員,帶領大家探索「淹沒在時空和史料中的不義祕聞」——那些至今仍距離我們非常近、大家記憶裡的不當黨產。

這個城市裡面,原本有些建築曾經是屬於全民的財產,卻透過不當的方式,最後變成國民黨的財產。臺中市議會是一個拍婚紗很著名的地方,在市府路跟民權路口交叉口。臺中市議會是臺中市府的財產,曾經長期變成臺中市的國民黨黨部,後來市議會要求國民黨搬走,還編列了一筆搬家費,編了3千萬以上給國民黨。之後國民黨拿去買了一塊土地,然後再蓋他們大隆路上的黨部。現在回顧這段歷史,可以去釐清這是否恰當。

➤  2023 自由路上音樂節
時間: 2023 年 4 月 8 日(六)13:00-18:00
地點:臺中文創園區 願景館廣場(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 362 號)
言論自由日的那一個週末,邀請很多獨立樂團來音樂節演唱。自由路上音樂節邀請來的歌手或是團體,他們的創作發表是跟臺灣的歷史紋路相結合的,他們以臺灣當背景來自由創作,這是我們自由路上音樂節跟別人不一樣的。我們這樣一邊聽歌,一邊可以感受我們臺灣過去發生的事情。

▌贊助:2023自由路上藝術節
歷史必須不斷被談論,才會持續被記憶。 2019 年,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在臺中舉辦自由路上藝術節,紀念鄭南榕先生為了臺灣獨立與 100 %言論自由殉道,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每年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至 407 言論自由紀念日間,透過深化民主的文化行動,邀請民眾認識臺灣人在威權統治下奮力追求自由與民主的歷史。

自由路上藝術節「是我們一起辦的藝術節」、「是中臺灣唯一臺派藝術節」。林芳如說,我們很確實大家確實需要大家的贊助。我們每一場活動,我們都沒有收費,但我們用群眾募資的方式讓大家一起來做,如果你願意,可以參加我們的線上募資,我們贊助金額分別紀念不同的事件, 228 元(和平紀念日)、 407 元(言論自由日)、 715 元(解嚴日)、 1210 元( 12 月10 號國際人權日、美麗島事件發生的日子),透過這些金額就可以看到那個歷史事件,我們今年募資商品還有設計寵物領巾,提供毛小孩的家長可以募資選品。




社會運動這條路蠻艱辛,民眾的贊助可以幫助公民團體把這條自由路走得更長,好民文化行動協會是臺灣最常紀念民主的團體,紀念一個事件就是從 228 到 407 ,其他的團體大概都是只有228 一天。但是我們是以長期程的,在談臺灣半個世紀以來的故事,然後一起變成一個平臺。我們也是少數持續在談論香港的團體,是還蠻不容易堅持的,因為一個議題如果過了媒體的新聞點之後,大家都會慢慢去忽視他,但是這個事件還是持續在我們的身邊發生。相關活動也請參照臉書"自由路上藝術節"或IG"自由路上藝術節"。


▌聯絡"好民"
提案 | service@ccat.tw
媒體 | service@ccat.tw


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的理事長.林芳如:

我們應該要在臺中把公民運動做起來,讓大家從一個好人變成好市民,然後好公民,透過一起參與公共行動,然後建立一個好民文化








則留言

較新的 較舊